首页

南一女主vk

时间:2025-05-25 21:03:47 作者:(经济观察)中国企业“数智”出海,人工智能“挑大梁” 浏览量:90196

良渚古城遗址。谭琴 供图

  中新网杭州11月13日电(记者 王逸飞)如何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是全球性命题。在浙江杭州,当地推动良渚文化走出保护区“围墙”、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的探索值得关注。

  13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二届“良渚论坛”将于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余杭区举行。会上,余杭区介绍了当地通过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这一新举措,让良渚文化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2019年,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做好良渚申遗后半篇文章,以文化兴盛赋能城市全面发展,2022年底,余杭借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按“廊道式”发展理念开始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

  这条大走廊以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为核心,将2000多年的运河文化、1000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等重要资源串珠成链。过去两年,其先后现身杭州市、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省、市、区三级的重要战略。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在当日发布会上介绍,以文化为纽带的良渚文化大走廊,正重塑余杭发展的空间格局。

  目前,余杭形成了“两廊一轴”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位于北部的良渚文化大走廊加速成型,与余杭核心城区所处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现一北一南“两廊齐飞”,推动着城市、乡村、产业、生态协调发展,连接二者的古今千年发展轴,则实现了古城与新城链接、历史与现代交汇、科技与文化融合。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外景。余杭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以文化为载体的良渚文化大走廊,也在以项目、产业的集聚和繁荣赋能区域发展。

  当日发布会透露,第二届“良渚论坛”期间,位于良渚文化大走廊范围内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将正式开馆。其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也是继杭州国家版本馆之后又一落户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地标。

  余杭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十二年居杭州第一。在此基础上,近年该区加快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工程”建设,其中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良渚博物院二期列入刚刚公布的杭州未来“十大文化新地标”。当地还通过出台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政策20条、设立文艺发展基金等,加快打造良渚文化IP,让良渚文化大走廊日渐成为杭州文化资源最丰富、文化事业最繁荣的区域之一,也让余杭自身的文化能级实现了从“杭州良渚日”到“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跨越。

  以文化为引领的良渚文化大走廊,还在地方探索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带动作用。

  刘颖介绍,“我们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实施良渚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发布‘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图景’,设计开发一系列以良渚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今年前三季度,良渚遗址区范围内的村集体收入平均同比增长37%以上。”

  十多天后,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将汇聚第二届“良渚论坛”。届时,这条充满活力的大走廊料将吸引更多目光,并在以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激发更多思维激荡。(完)

【编辑:张燕玲】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庆假期车流汇聚 青海互助“十二盘”宛若游龙穿梭山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北京链家计划面向来自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重点就业群体加大帮扶力度,开通面试绿色通道,并在后续的适岗培训过程中进行重点关注培养。

青海湖北岸哈尔盖草原:普氏原羚的理想家园

此外,在今年京东12.12期间,京东直播将重磅推出“晚8看采销、逢8就5折”福利,12月9日和12月10日晚8点,来京东采销直播间,爆款限时5折或1元秒杀。此外,在“京东真便宜采销直播间”、“京东3C数码采销直播间”、“京东服饰美妆采销直播间”等超20多个采销直播间,每天将发放百万红包,部分直播间每天20点到24点整点发放。

【新春纪事】四川攀枝花:年轻人返乡捧起“攀果”拥抱创业甜蜜

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全球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巴勒斯坦地区主任杰森·李指出,加沙每10分钟就有1名儿童死亡,每5名死亡的平民中就有2名是儿童。

瞭望·第一学习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

4月9日电 国新办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在会上强调,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这也是营销的前提和底线。

李尚福将赴俄罗斯出席第十一届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访问白俄罗斯

不少专家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趁早。林蕙青提到,要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在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专业训练、通识教育等方面下功夫,挖掘学生创新潜力,激发创新兴趣,点燃创新热情,提升创新能力。从单纯面向有创新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转变,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早进项目学习,推动教育教学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为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